西虹网

您所在的位置: 西虹网 > 娱乐 > 华语电影 >

2013年中国电影的内忧外患(6)

http://www.xihong021.cn/   2014-02-06 13:57   网络转载    【字号:  

2012年的张艺谋,2013年的冯小刚,都在以他们的电影表现自己艺术生命的“无可期待”。他们都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作为导演,他们五十来岁就走进了创作衰竭期,这意味着“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电影人,因文化根底浅薄,相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中国,显得“水土不服”了。前者已往,后者何在?这是中国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扩张,因而票房大盘剧增的同时,所面临的根本忧患。

冯小刚的个人素质如此、社会认知力如此、对电影的理解和态度如此,现在成为中国电影界“左手拿奖、右手捞钱”的“最具势力导演”。中国电影评奖中的“冯小刚现象”,是根源于中国电影的水平过低,还是中国电影评价体制有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难道不值得真正关心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人士反思?

五、2013年,中国观众面对低级娱乐的审丑喜剧“别无选择”

2013年,尽管全国票房同比增长27.51%,上座率却只有15%———这是一个令影院“伤不起”的极低上座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银幕增加5077块的前提下,2013年12月全月总产出约为21.4亿元,远不及2012年12月的25.5亿元———近五年来,12月首次负增长,并且是在最近12年里,12月份票房首次未成为全年月冠军(低于2013年的2月和5月)。(《2013贺岁档为什么不给力?票房跌17%上座率低》,时光网)

在分析上述“逆势现象”之前,我们先听听一位观众诉说她在2013年最后一天的观影经历。她说:“手中还有两张影院赠票,将于2013年的最后一天过期。到了定点影院发现,排片计划简直奇葩到了极点,只有《私人订制》《警察故事2013》《青蛙王国》三部电影。再看看圣诞档期美国的排片计划,《华尔街之狼》《美国故事》 ……佳作不断。顿时感觉手中有票,心中有泪。”(姜雪艳《烂片的“私人订制学”》,新华每日电讯)

这位观众所遭遇的影院“霸王排片”情况,在这两年的黄金档期是“普遍规律”。在目前“国情电影市场”、“国家保护”加“私人订制”的“霸王排片”,违背市场规律,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而且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有机淘汰机制,这才会出现近年国内电影市场“烂片高票房”、“恶评创票房”的奇观。观众在黄金档期遭遇的“霸王排片”,实质是调控排片的管理者“看人不看片”,它造成的恶劣结果不仅令观众面对“烂片”别无选择,而且恶性促进烂片生产。冯小刚面对业界人士和观众一边倒的恶评,对《私人订制》的粗制滥造毫无反思,反而公开宣称“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了4亿,我认认真真拍一部电影却不卖钱”。在这样的“国情电影市场”培养下,观众还能指望导演们诚意拍出佳作大作吗?

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观众面对“烂片”别无选择的时候,这两年国产影片类型日益转向以低级搞笑为主题的“审丑喜剧”畸形时代。迄今为止,国产片票房的第一位《人再囧途之泰囧》和第二位《西游降魔篇》,还有争第一位未成功的《私人订制》,走的都是低级搞笑娱乐片制作路线。史诗性的悲剧片,需要深厚的文化资源作前提,必须以人生社会的深刻洞见为底蕴,它正是电影艺术最见功力、最见品位的类型,是电影中的真正高端产品,但是在国产片中被严重边缘化。 

现在国内导演奉行的口号是“不为拿奖拍片”,说白了就是“只为捞钱拍片”。“审丑喜剧”在中国电影生产中“一花独大”,就是因为“随便拍都赚钱”。导演们的拜金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被罩上了“观众需要乐子”的幌子。但是,观众花钱看电影,真是“只需要乐子”吗?观众需要乐子,难道需要的就是目前这些霸占国内电影银幕的低级恶俗的“乐子”。借用冯小刚《私人订制》中的话来说,中国观众真的只能在中国电影人“恶心自己”拍出来的电影中“找乐子”吗? 

2013年出现“贺岁档期不给力”,表明“别无选择”的中国观众面对“小丑当家”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严重“审丑疲劳”(准确讲是“厌弃”),令影院“伤不起”的低上座率是势之必然。

“国家保护”加“私人订制”、“审丑喜剧主流化”的国产电影令中国观众“别无选择”,在如此国情的电影市场下,中国电影遭受的危害,不仅造成了国产电影“有票房无品味”、“内热外冷”,而且必将进一步恶性强化国产电影的“自愚自落”。我们不得不说,在一系列“同比增长”的背后,2013年国产电影表现出严重的内忧外患,就目前态势,我们不得不忧心地“预告”:国产电影的病患将在2014年初春如花绽放。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 网络转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