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网

您所在的位置: 西虹网 > 娱乐 > 华语电影 >

2013年中国电影的内忧外患(3)

http://www.xihong021.cn/   2014-02-06 13:57   网络转载    【字号:  

对于以 《一九四二》“问鼎奥斯卡奖”,我不相信冯小刚真的出于无知无畏,而宁愿相信他是出于上下心知肚明的“冯氏幽默”———“成全别人,恶心自己”。明眼人士都知道,在中国评奖体制下一路走红的《一九四二》离金球奖、奥斯卡奖的距离,差了一个半球。

在张艺谋的“中国大导演”形象损毁之后,不仅留下了无人替代的空间,而且前来填充这个空间的是国际电影界对“有票房无品位”的“中国大片”的严厉批评。2013年,对于美国电影人士,中国电影尽管出现了赵薇的 《致青春》等几部表现“新人锐气”的电影,但让他们“堵眼”的却是冯小刚式的老牌导演“吃老本”的霸道与败象,以及完全没有电影水准的郭敬明式的商业投机“导演”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搅局。

对于 《私人订制》,《好莱坞记者报》批评说:冯小刚“作为曾经无人可以挑战的中国喜剧大师”,拍摄出的《私人订制》却是“这样一部极端俗气、零乱而又缺少喜剧性”的电影,“用刻意的笑点掩盖了笨拙的社会批评”。(Clarence Tsui,Personal Tailor 〈Shi Ren Ding Zhi〉:Film Review,The Hollywood Reporter)冯小刚自己不仅宣称《私人订制》是“随便拍的赚钱电影”,而且还私下告诉友人:“我跟你们明说吧,《私人订制》不用期待,春晚也别期待了,好不了。”(刘丹青《不用期待冯小刚了》,中国新闻周刊网)“随便拍的”、导演让朋友“不用期待”的电影,美国批评家和观众能看好?

美国老牌文化批评杂志《the Atlantic》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小时代》是一部编剧、演艺低劣,不仅表现导演的严重男性自恋和赤祼裸的物质欲望,而且表现了置于男性欲望幻想中的被歧视和操控的物质女人(material girls under the thumb of men)。该文认为,《小时代》是一部满足男性自恋幻想、严重歧视女性的电影(a Great Leap Backward for Women)。

2013年,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票房仍处于低位冷冻,是与国产片“有票房无品位”的实际相符合的。国产电影在国外市场的票房和口碑是同向沉落的,这是电影市场成熟的规律性表现:影片的品质决定影片的评价,影片的评价决定影片的票房。

有不少人喜看“2013国产片海外收入从2012年10.63亿增长至14.14亿元”的“同比增长33.02%”。就此我们要提醒的是:姑且不谈这个“同比增长”是从10.63亿元到14.14亿的低位反弹——增长量还不及“国产垃圾大片”《小时代》单片在国内市场的票房。在这个“同比增长”中,业绩最佳的是香港导演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它贡献的票房超过650万美元(占华语电影北美票房总数的八成以上)。然而,就是《一代宗师》的650万美元,也低于张艺谋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美国收入的657万美元票房纪录。

以国产电影现在的状况,不仅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在北美市场创造的华语电影1.5亿美元的票房纪录难以打破成为中国导演们的“中国梦”,而且2002年张艺谋《英雄》在美国达到的5371万美元的票房纪录也难“旧梦重现”

四、2013年,中国导演的危机——文化教育和社会认知缺陷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2013年国产电影,就影片票房与影片品质的关系而言,是“有大片无大作”;就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比较来看,是“内热外冷”。“有大片无大作”和“内热外冷”是国产电影在当下的两个基本征兆。

“内热外冷”,从市场运作层面讲,是中国电影的“国情市场”的特殊产物,它来自国家电影管理部门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战略”;从影片品质层面看,在国内市场受到“国家保护”的“票房大片”,在海外市场遭遇到自由竞争的市场“冷遇”。

“有大片无大作”,表现了中国电影生产仍然处于初级商业生产-营销阶段。在这个商业阶段,不仅产品质量水平低,而且缺少规范有效的产品检验体制;因此,生产商的赢利手段不是提升产品质量,而是通过寻求最大营销效果追求最大利润。在这种市场背景下,靠各种造势炒作而生的“大片”就“应运而生”,而需要深厚的艺术才气和艰苦精心的制作才能诞生的“大作”,就无问世之路了。2013年,位列国产票房前几位的“大片”,都是以“话题电影”获得“红利”的。解读它们,就可见国产电影做“大片”,主要功夫不在做片子,而在做片子之外。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 网络转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