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网

你所在的位置:西虹网 > 旅游 > 风向坐标 > 泼水节 >

中国各地各民族春节有趣习俗(2)

http://www.xihong021.cn/   2014-02-05 14:13   网络转载    【字号: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交往,沏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蓬勃。

  武进人年代朔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少依次行贺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运"、"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混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空气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糊口着花节节高,长年轻翠。

  淮阴人尚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所在燃火炬,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浑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头八有搭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徐徐冷淡。

  春节期间,江苏地域的旧习俗中尚有很多禁忌,诸如年代朔不动铰剪,省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气扫光等等。跟着科学常识的普及,有许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康健有益的娱乐休闲勾当,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大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夏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拂拭居室表里,以干清洁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优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糊口、事情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欣",取其团团圆圆,欢欢欣喜之意。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事个多民族的国度,除汉族外尚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差异的语言、文字,有差异的糊口方法和风尚习惯,可是他们大大都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贺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相互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贺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暗示相互在新的一年中,糊口程度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进行歌舞、体育勾当,一直一连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情形,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发展的公羊和各类奶成品以及几坛琼浆。除夕之夜,人们穿上大度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通例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月朔早晨,身穿各式打扮的男女,跨上骏马,成群结队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尊长叩首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半子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碰着谁都要彼此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气吉利。在壮族民间尚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夫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回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接待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女人抢挑第一挑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女人们争着到屋外去担水,谁挑回第一挑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女人。而哪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进行打靶勾当,女人们是这项勾当的组织者和评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阁下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女人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 网络转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