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西南经济网 > 文化 > 生活阅读 >

四大“炎症”侵袭京剧容颜

http://www.xnce.org   2011-03-30 15:33   未知    【字号:  

 

  第三届京剧学国际研讨会在京落幕

  与会专家指出———

  京剧是中国戏曲300多个剧种中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正值中国社会逐渐完成其现代转型的过程,因而研究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剖析中国当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昨天,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第三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落幕,从专家们的观点碰撞中不难看到许多社会问题折射于京剧舞台所带来的容颜改变。

  -炎症一:

  京剧发展的重任剧作家担不了

  剧本对于一出戏意味着什么?品评现今京剧剧本创作,不少与会专家学者现出忧虑之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安魁认为,从现今的创作环境来看,剧作家根本承担不了京剧发展应有的基础性责任。“剧作家写出个本子,能被领导、院团选中就已经是荣幸了,怎么演甚至演不演,剧作家根本管不了;而即便上演了,也是导演的权威最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华生指出:“我们常常听到编剧们说一句话‘我再也不写现代戏了’。原因何在?剧本经历层层把关,不断要求改词。如果不改?不改我就不让你演了。”秦华生直言,对于现代戏的“试练”应该“宽厚看待”,“否则老戏老演老唱,观众看腻了,到最后就真的不关注你了。”

  -炎症二:

  把“创新”和声、光、电叠加、舞台堆砌画上了等号

  “京剧的继承与创新”是个多年争论无休且至今仍见仁见智的话题。而近年在京剧探索的道路上,与传统戏“一桌二椅”的简约舞台相比,“创新”显然已和包装、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炉画上了等号。对于声、光、电、影的不断叠加,舞台堆砌愈加繁重的“大制作”,不少专家投出了反对票。中国戏曲学院的编审之一陈培仲以“我很困惑”开启发言,他说:“我发现京剧的发展更多表现在现代化的舞台装置和大布景的堆砌上,而现在的舞台设计和戏曲本身就像两张皮,根本合不起来。演员的表演除了大段大段的高腔外,很多流派和程式绝活基本看不到,而观众看戏要看的恰恰就是演员的风格、流派和绝活。”对于“大制作”背后的“大投入”,陈培仲的看法是,金钱并不是此类“精神生产的硬性标尺”,现在有些动辄投入上百万、上千万的剧目也难逃“入归仓库”的命运。

来源: 未知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