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网

您所在的位置: 西虹网 > 新闻 > 西虹新闻 >

海淀区西北旺镇获市2013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孝敬奖

http://www.xihong021.cn/   2014-01-20 19:58   网络转载    【字号:  

海淀区西北旺镇获市2013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孝敬奖 2014年01月20日 17:51 来历:中国新闻网

海淀区西北旺镇获市2013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孝敬奖

海淀区西北旺镇获市2013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孝敬奖

  中新北京网1月20日电(董海霞)海淀区西北旺镇日前被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授予北京市2013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孝敬奖荣誉称谓。这是海淀独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街镇级单元。

  西北旺镇辖区面积65.3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16个自然村:民间文艺集体50余个,共普查非遗项目10余个,被海淀区和北京市确认的共3个,高跷秧歌和少林五虎棍为市级文化遗产项目,屯佃中幡为区级非遗项目。

  西北旺镇对具有重要汗青、文化和科学代价且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种、项目和传人,优先急救掩护。今朝,西北旺镇对这些非遗项目,从经济和精力上给以了实实在在的扶助和支持,掩护经费已纳入财务预算,用于传承和掩护,勉励其带徒弟传艺,使他们能定心从事武艺的教授和进修

  据史料记实,西北旺村幼童少林五虎棍会创立于光绪2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汗青。五虎棍是以拜师学艺言传身教的传承形式举办的,它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艺术参谋、锻练、化妆师等打点人员。1926年复会之前无任何文字记实,通过老艺人的回想是由崔三老艺人传承下来的。1976年再次复会已到了第七代,颠末魏振明、方书明、魏金城、朱锦山等人的集团传承,现已成长到了第十五代。

  西北旺少林五虎棍是深受黎民喜爱的民间传统演出艺术。它既可登台表演也可走街串巷,几十年来曾介入过建国大典表演、太舟坞药王庙庙会、皂甲屯三义庙庙会等多种庙会勾当,是老黎民逢年过节不行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西北旺镇屯佃中幡会始创于乾隆五十五年(1731),至今已有200多年汗青。屯佃中幡会是一个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都要举办中幡、五虎棍、音乐会等演出,主要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人间和气、五谷丰登。

  中幡演出是一项寓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勾当,需要演员们精采的精力面孔及臂力、回响本领。每个队员尚有本身的特长套路。这种形式多样、险象环生、扣人心弦的奇特气势气魄演出,常引起差异条理的观众共识,因此在差异时期均能获得人们的传颂。2006年6月10日正式被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编入中国。海淀文化遗产一书。

  西北旺高跷秧歌全称“西北旺万寿无疆万寿秧歌一堂”,创立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是一堂拥有200多年汗青。之改名为此刻的会名,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禧太后的一次御览,并由于其优秀的跷技和富有创意的秧赞美曲得到慈禧太后的承认。后犒赏金底青龙大旗一面等。御赐的龙旗至今仍生存完好,至此西北旺的高跷秧歌会被慈禧太后御封为“皇会”并以后改名为此刻的会名。

  受封皇会今后,高跷秧歌的成长进入壮盛时期,200多年汗青的积淀使西北旺的高跷秧歌无论是在演出技法上照旧唱腔曲调上都独具特色,也为这项民间传统文化勾当打下了精采的群众基本。

  高跷秧歌的传承,是群体性的,以家属、亲族为主要方。200多年来,每一代演员对高跷武艺和秧赞美曲的进修都是由老都管口传心授。因为没有精确的记实,高跷秧歌的传承谱系只能追溯到光绪二十四年受封皇会的那一代。每隔十至二十年,老都管就会组织一群年龄相仿的孩童,进修高跷武艺。赐封皇会以前的传承环境由于其年月长远,无法梳理。今朝高跷秧歌会谱的记录,是从受到慈禧赐封的那一代开始的。

编辑:陈建

>>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 爱我昌平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