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网

HOT!      从头到脚说健康          世界新CEO潘基文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          大国衰落:沦陷的美国经    
您现在的位置: 西虹网 > 西虹文化 > 胡同文化 >

一城一街・南锣鼓巷四记之三

http://www.xihong021.cn/   2014-01-24 19:41   网络转载    【字号: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大部分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城建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字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半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5米,稍微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北京胡同围绕在紫禁城周围,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它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随着北京现代化的脚步,胡同消失很快,变得越发稀有。就拿南锣鼓巷来说,1949-1976年,遭遇“文革”与唐山大地震后破损严重,违章建筑遍及各个角落,日后清理整治压力巨大。改革开放后,南锣鼓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入选了北京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四合院住宅工程被授予年度“世界人居奖”,东城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多次整修。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锣鼓巷真正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后的第三个历史文化商街。

  如今南锣鼓巷号称有八景:白石画风、茅园书香、玉河灯影、清风静园、菊儿人家、南锣槐香、中戏清音、雕廊晨曦。八景的每一景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与人文景观。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邓颖超题字的茅盾故居,作为元代郭守敬规划大都水系一部分的玉河,晚清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可园,吴良镛主持规划设计的菊儿人家,每年五月槐花飘香,古朴又现代的中央戏剧学院,清末吉林将军凤山府邸的拱门砖雕,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南锣鼓巷丰富的文化。除此之外,婉容娘家、僧格林沁王府等建筑,亦给南锣鼓巷增添了历史感。

  一家只有34.5平方米的小店,静静躺在小菊儿胡同的斜对面,店门口右边的墙上竖着两块黑底金字的牌子:“南锣鼓巷社区工艺坊”“南锣鼓巷胡同文化小屋”。店里的陈设是现在最流行的格子铺,格子上琳琅满目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玲珑枕、布贴画、虎头鞋、面人、毛猴、折扇、中国结,融合了现代元素的针织包、揣手、拨浪鼓、烙画葫芦、手绘面具等。这些工艺品是社区近三十位老人制作的。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已近五十岁,最大的近八十岁。老人售卖自己作品所得的25%要上交店里作为公益金,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

  强奶奶是年龄最大的那位老人,玲珑枕是她最得意的作品。提起玲珑枕,老人家总有说不完的话,“你看这小玲珑枕,36块布,麻烦着呢,心情不好做不了,现在都是老外买这个。它可是有100多年的历史啦,过去都是皇宫里的人枕这个”。强奶奶手上有一个中国红,六面都绣着花儿,上面有龙凤。“有个中国姑娘抱着它上德国给母亲祝寿去了”。强奶奶说到这里很自豪。“我家里现在还有一个,是我姥姥结婚时候老太太陪送的,我看着它就琢磨,琢磨会了就自己做,我喜欢做针线。”“南锣鼓巷如果是一盘菜,我们就是一滴香油,五八年我就争取入党,到现在也没入上,现在我还争取呢,从思想上争取,我自己当自己是共产党员。我争取活到一百二十岁,我还要入党呢!”

  郭阿姨今年59岁,做布贴画,也是老北京人。她介绍说,凤尾纱是一种纯棉细纱布,布生产出来的时候就有渐变色,作画要把颜色搭配好。说到布贴画的历史,郭阿姨津津乐道:“布贴画在唐代基本成形,老百姓有不用的布条做成吉祥图案贴墙上,后来有贴在帽子上的,慢慢就沿袭下来了。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有个工艺美术公司抽纱研究所,他们做了一整套的清明上河图,中间有一个叫虹桥的那段作为国礼送给联合国粮农组织永久收藏了。凤尾纱布贴画还有学名,叫丝绫堆绣,不过那一般都用绸子缎子,不好做,现在丝绸仅限于制作佛像了”。

  这些老人就是南锣鼓巷的“活化石”,他们传承着文化,用自己的作品,打动了来到这里的游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记者团:李森、杨三喜、徐晴晴、陈浩、曲冬梅、吴迪等采写)

来源: 网络转载  编辑: 网络转载编辑